邮报社评 莫里森访美 能给澳洲带来什么?

悉尼邮报评论员  蕭十一狼

澳洲总理莫里森计划20日访美,这是自何华德(John Howard)之後14年来首次有澳洲总理赴美作正式国事访问,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将举办任内第二次国宴予以欢迎。澳美是政治军事联盟,经济联系薄弱,因此,莫里森访美,笔者认为政治议题或多于经济议题。

澳洲政府内阁部长罗伯特(Stuart Robert)15日向天空新闻台(Sky News)表示,澳美之间的纽带极其强大:「我们需要维持这种关系…只有对话和互动能发挥作用。」不过,澳洲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美国在经济方面几乎起不到作用来帮助澳洲。同时,美国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笔者希望莫里森别给特朗普的甜言蜜语给忽悠了。

在莫里森访美之际,有必要看看美国以及澳洲的时代背景,也只有在这个大背景下审视澳美外交关系,才有价值。

美国目前内外交困,已经没有昔日的霸主雄风。

全球战略失败之一:压制俄罗斯失败

虽然反俄是美国朝野二党的共识,美国成功在波兰部署军事力量,成功在乌克兰复制演员当总统,在俄罗斯家门口扬威,但俄罗斯成功拉拢德国,分化欧美对俄立场,成功拉拢土耳其售出俄制武器,分化北约,同时扶持委内瑞拉马杜洛,成功阻挠美国代理人瓜伊多上台。

关键是美国无法扶助俄罗斯的反对派壮大来对抗普京。可以説,美国压制俄罗斯总体是失败的。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第一步失败。

全球战略失败之二:无法制服伊朗(及叙利亚)

不管伊朗在波斯湾袭击商船,抑或用代理人打击沙特油厂。美国都是干瞪眼。甚至还有战机已经起飞,准备空袭伊朗却临时撤回指令的一幕。特朗普不想在大选年开辟新战场是主因,另外一个因素就打仗需要钱,美国债务创历史新高,钱从何来?

当然,伊朗8000万人口体量以及比伊拉克更复杂的地理环境也是令美国人取消军事选项的重要因素。无法制服伊朗,意味着美国扫除萨达姆后对伊朗新战略宣告失败。同时失败的还有针对叙利亚的政策,针对塔利班的政策。

全球战略失败之三:贸易战没有令中国屈服

美国白宫发动的贸易战,本来是取代美国民主党的TPP围堵中国的战略替代品。目前进入胶着状态,但形势对中囯有利,时间对中国有利。

虽然贸易战下没有赢家,但中国比美国耐耗,美国白宫有选举压力,中国北京没有。同时,美国内部反对贸易战的商会,人士乃至选票仓的选民都不少,而中国内部基本能协调一致。但贸易战只是表面,本质上是遏制中国崛起,保住美国霸主地位。

中国不是日本,华爲不是中兴,美国的对华战略虽然没出现败局,但攻势基本已经被瓦解。

全球战略失败之四:印太战略美国或被边缘化

印太地区自特朗普上任以来成为了大热门,印太战略是特朗普团队取代民主党“重返亚太战略”的战略取代品。不仅白宫把这一战略当做亚洲地区的重点外交方向,而且区域内的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曾纷纷提出对该地区的构想,不过,现在又有了东盟对印太地区的发展计划。这个计划,极有可能将美国边缘化。美国或在亚洲成爲“多余的人”。

6月东盟(ASEAN)峰会上通过一份 「印度太平洋构想」草案。这将是东盟对印太地区战略的一份自主构想,草案中,东盟将自己定位为亚太地区的「核心」,要起到「中心性、战略性作用」,展示自身野心的同时,强调「要创造不对立,而是对话协作的地区」。

印太地区成为地缘政治上的全球焦点,从中可以看到不同层面全球多极化的转向。

由于澳洲也把自己纳入印太地区,所以区内这些变化,澳洲应该积极作为。不过目前为止,联盟党似乎充耳不闻,几乎没有任何反应。

印太地区本身重要性的突出,本身就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再以单一的大西洋两岸为核心的体现。2018年印度GDP增速达到7.3%,5年平均增速为6.8%。以环印联盟为统计基础,印度洋地区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 GDP 总量的 9.35%,并且保持较快的增长。加上已经是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亚太地区,印太地区是一个人口最多、发展潜力巨大、战略位置极其关键的存在。

从美日印澳四国来看,印度已经多次将印太表述为一个地理概念,而非战略概念,更不会针对特定地缘而形成的「同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在去年就将印太战略「降调」,改口称其为「印太构想」。这两者显然都不愿成为美国在印太地区遏制中国的「棋子」,而更多地是在该地区谋求战略自主,实现影响力的提升。

东盟提出的印太战略,更和美国不同。该构想由印度尼西亚主导,其内容和中美贸易战、美日出现对抗姿态的背景息息相关,东盟希望在印太地区更具有主导权,同时也想以此避免卷入纷争。

未来的印太局势,不可能是美国一方主导,也不是简单的中美「争霸」,而将是不同方案不断拉锯的情况。「印太战略」的发展可能要让美国失望,但是这是世界多极化所带来的必然。因此,美国或被边缘化,意味其倡导的“印太战略”被边缘化,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第四步失败。

澳洲执政党莫里森,就是在美国这种国际环境处处碰礁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访问的。

而作为澳洲的执政党,莫里森应该具有这样的国际视野,了解当今时代,象内阁部长那样片面强调澳美关系,是不合时宜的,思维还显得迂腐陈旧。

值得指出的是,近期多项数据显示澳洲经济不容乐观。莫里森访美,澳洲也处于这种时代大背景下。

6月30日,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根据一项重要的全国性调查显示,澳大利亚的生活水平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停滞不前,贫困率正在上升,强制性退休公积金(superannuation)未能减少对养老福利津贴 (age pension)的依赖。

根据墨尔本研究所(Melbourne Institute)6月30日公布的分析,相对贫困家庭所占比例——即收入不到收入中位数的一半——上升至10.4%,这将增加关于政府的失业福利金“新起点”(Newstart)是否足够的争议。

自2013年联盟党当选以来,包括福利金在内的年收入的中位数减少了$100,突显了对联盟党的“尝试去开始”(get a go if you have a go)的选举承诺的政治挑战。

所以,有百个千个理由,执政党都应该把精力放在经济上。自由党在华人心目中是以“擅长搞经济”着称,但笔者看这是对自由党的长期认识的误区。因为迄今为止,执政党并没有多少办法应对下滑的经济,澳洲还在吃老本。而莫里森似乎热衷去外交多于内政。

就复杂的澳中关系而言,澳大利亚人报指除了贸易部长Simon Birmingham之外,联邦政界人士似乎对中国不太感兴趣,亦或是觉得一种更像间谍对间谍,美国对中国的冷战时代的关系的复杂性太难以驾驭。

笔者认为澳洲这些政客完全是受了美国的影响,澳洲联盟党完全找不到自己在中美之间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莫里森访美之际,媒体大亨Kerry Stokes认为总理应该访问中国,以重启与澳洲第一大贸易夥伴的关系。Stokes也对《澳洲人报》(The Australian)表示,任何关心澳洲未来的人都应该担心它与中国的关系。作为七号电视台的执行主席,他说:「澳洲的未来取决於我们的贸易能力,而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夥伴。我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实际上取决於我们对中国的出口。」而工党前副领袖认同媒体大亨的看法:「我认为,本届政府对澳洲与中国间的关系,传递了一个非常复杂讯息。」「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是澳洲非常重要的经济夥伴。」

资料显示,自时任总理的Malcolm Turnbull于2016年9月参加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会议至今,还没有一位澳大利亚总理访问中国;而除了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访澳之外,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自1988年,2001年,2004年,2010年以及2014年五次访澳。

所以若从平衡角度看,莫里森访美后,也应该访华一次,这才能显示澳洲是自主国家,不是美国的跟班。

笔者认为,在和美国大谈五眼联盟的时候,澳洲不要忘了中国是澳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澳洲3分之1的铁矿石,煤炭以及农产品要出口到中国,而中国每年也有近100万游客和留学生来澳洲,支持澳洲的旅游业和教育产业。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联盟党不重视澳中关系,赴澳中国旅客的增幅降至近10年新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证券(Commsec)的高级经济师瑞安?菲尔斯曼(Ryan Felsman)表示,中国游客人数增幅在下滑背后是有原因的。担心中国游客人数减少可能会损害已经十分脆弱的澳大利亚经济。

看来,澳中美三角关系,对联盟党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联盟党的能力与眼光是症结所在。访美有如一阵喧哗,热闹过后,能给澳洲带来什么实际的成果?这才是广大华人关心的事情。别长途跋涉去到美国,发表诸如已经没有新意的价值观联合声明。而且,跟特朗普谈价值观,会闹国际笑话,完全拉低澳洲政客形象,总理莫里森切记!

(2019年9月16日 作者为华人时事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