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解读 FutureAsia Framework——工党酝酿的亚洲战略

作者:永强 John Few
澳大利亚这个年轻的国家,和欧洲(英国)有着血缘上的关联,近年由于亚洲的飞速发展,与亚洲紧邻的澳大利亚在定位上也开始做出调整。

澳大利亚‘融入’亚洲的努力从1983年霍克领导的工党上台以后开始提出,加上后来接替的基廷工党政府共13年多的期间,澳大利亚这方面一直都非常热情。其间,在澳大利亚的带领倡导之下,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1989年于堪培拉成立。1993年,基廷总理更是宣布:澳大利亚不再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分部”,需要“全面融入亚洲”……正因为霍克和基廷两位领导的努力,澳大利亚在融入亚洲的力度和热情虽然因为执政党的更替有所衰退但已经无法逆转,这对澳大利亚最近几十年来的繁荣和稳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最近《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的题为Aussie Rules: What Australia can teach the world 的盛赞澳大利亚经济表现的文章也高度肯定了当时霍克和基廷政府关键改革和国家发展道路上的调整对澳大利亚长期稳定发展的深远影响。

可惜的是澳大利亚民主制度必然伴随的执政更替(没有任何贬低民主的意思)无可避免的影响了政府在这一路线上的态度、决心和政策的连贯性,我感觉,虽不能说自由党政府在亚洲的关系上不重视,但远远不能和坚定地要“全面”融入亚洲的工党相比,不论是融入亚洲的目的还是手段都(较工党执政时期)更具选择性,最后的效果上的差别也是巨大的。中间的几届自由党政府在态度和具体政策上都有欠缺,有时甚至觉得政府这方面的努力只是空洞口号,事实上近年的澳亚关系民间和商界做了更多的工作,这显然是不应该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我的观察是,工党在这方面的构思和方案则提供了不小的希望。工党自2013年失去执政地位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这方面的思考和政策的完善,一年前由联邦影子财长Chris Bowen 议员代表工党将他们在这方面的成果:Future Asia Framework 正式推出,态度和具体做法上都令人兴奋。时隔一年,Chris Bowen 议员借参加The Committee for Sydney 活动机会再次阐述这方面政策,同样充满热情,还宣布了一些新的政策,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以下谈一下自己的观感。

FutureAsia 计划在工党上台以后展开,这个旨在提升澳大利亚对接亚洲能力的一揽子政策,其实是一贯重视亚洲的工党历史政策的延续和最新发展,特别是和2012年Julia Gillard 总理领导下的工党政府推出的“亚洲世纪“Australia in the Asian Century 白皮书有着很深的联系,由于工党当时在次年的大选中输给了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这一白皮书非常可惜地被搁置了,这次Chris Bowen 议员再次延续这一工党眼中的国家大业展现出来的工党在这方面的决心令人鼓舞。

Chris Bowen 议员从亚洲对澳大利亚的重要性开始他的发言,他指出澳大利亚政府对亚洲的态度和重视是不够的,是一种轻满。他告诉大家在矿业繁荣期间,由于澳大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和矿产品的特有品质,面临的竞争是非常有限的,澳大利亚可以不需过多的努力和推销而获得大量的中国订单。而中国产业调整以后,对澳大利亚的需求更多的在向消费品和服务方面转移,在这些领域澳大利亚的产品面临很多的竞争,必须依赖更复杂的技能和对中国的理解这些来赢得竞争,澳大利亚必须在态度和技能上提升才能充分抓住来之亚洲的机会。工党觉得澳大利亚押注亚洲进行布局从中获益对澳大利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所以特别推出了一整套的FutureAsia 政策。

Chris Bowen 议员指出,FutureAsia 是工党制定的,将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国家与亚洲之间展开全面、深入接触的政策。工党的这一政策非常注重与亚洲接触所需具体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包括了语言能力和对亚洲国家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尤以语言能力为中心。Chris Bowen 议员告诉大家目前澳大利亚政府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不够甚至还有严重的倒退,他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指出在2005年的时候有1524名12年纪学生参加了HSC 的中文考试,而到2015年的时候,尽管12年纪学生比当年多了1万2千名,只有832名HSC 考生考了中文,其它亚洲语种的情况也相仿。

Chris Bowen 议员告诉大家工党政府将使亚洲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成为澳大利亚的一个优先国策,这方面具体的做法主要有:

– 增加亚洲语言教师的培养和供应
– 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懂亚洲”学校计划
– 改进从学前班到12年纪的亚洲语言课程教纲和资料
– 收集更多数据,以更好的了解澳大利亚的亚洲语言使用与普及的情况
– 建立亚洲教育咨询委员会
– 对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关于亚洲文化和语言教育的政策和项目进行全面的政府审计
– 定期召开印度洋-太平洋国家教育部长会议

据介绍,除了亚洲语言教育方面的政策,工党的FutureAsia 还有以下的主要政策:

– 政府会给每个小学生学习亚洲语言的机会
– 恢复每年给致力于推广亚洲教育的亚洲教育基金会的150万澳元的拨款
– 增加澳洲企业董事会一层里具有亚洲技能和亚洲经验的高管的数量
– 增加和利用在澳大利亚的亚洲背景群体和在亚洲的澳大利亚人群体的力量
– 建立澳大利亚-东盟研究中心
– 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财政部长和贸易部长的2+2会谈正式化
– 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持开发态度
– 财长一年一度的向议会报告FutureAsia 政策的执行和进展情况

在我看来,Chris Bowen 议员FutureAsia策略的最新讲话积极有前瞻性,他将澳大利亚经济持续27年无衰退的表现归功于同时期的亚洲繁荣,这体现了非常极大的谦卑和对亚洲的尊敬和感谢,工党不但视亚洲会给澳大利亚带来繁荣,同时和亚洲合作与交流的深化还有利于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工党主张澳大利亚在与亚洲的对接上必须采取举国体制(whole of nation approach),这项工作在政府层面不是外交、商务、贸易或者教育任何一个部门单独的事情,而是所有部门都要参与,协调应对,工党最新的FutureAsia 政策的媒体发布由副党魁兼影子教育部长Tanya Plibersek,影子外长、Penny Wong 和影子财长Chris Bowen 联合发布就是很好的说明。

同时值得指出的还有,工党团队的这一政策是随时可以按需调整补充的,这次The Committee for Sydney 的活动上Chris Bowen 议员就宣布了两条新的政策(都是和印度尼西亚有关),一是制定独立的印度尼西亚经济战略,二是谋求与印尼建立机制帮助两国的年轻专业人士互相在对方企业见习锻炼的机会(这是效仿工党计划和中国达成的类似计划的模式)。

澳大利亚融入亚洲之举已经呈现出新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澳与亚洲大国关系如中国、日本、印尼的双边关系不断提升,而对亚洲地区多边合作的热忱不断下降;对经济层面融入亚洲、加入亚洲市场、自贸区建设兴趣不减,但对获得亚洲国家身份则意兴阑珊。可以肯定的说澳大利亚在经贸投资、政治交往、安全防务、国家身份和地区合作等领域的投入程度不一、热情程度不一,取得的效果也必然会相差甚大,我认为,工党的这一全心全意并有丰富具体有效措施的对接亚洲方面的一揽子政策,将有效的加深澳大利亚与亚洲接触的广度和深度(质量)。

原创作者 :John 永强 – “壹地产”杂志主编。以上是他个人的观点。

The Australian
8:49PM Nov 13,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