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郵報評論員 蕭十一狼
随着美国以俗称为黑名单「实体清单制度」来封杀中国通讯设备制造龙头华为,中国也宣布要祭出「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来反制美国,这也是一份黑名单。
其实,中美是全球经济规模最强的前两国,各家企业谁都得罪不起恐陷两难抉择;不仅是业者,各国政府如何面对中美强权也很头痛。
笔者认为,美国仍是超级强权,且善于推翻别国政府,选择美国似是保命;而得罪中国则会损失巨大利润,在经济已经成为各国首要国家议题的趋势下,损失经济利益,同样意味着流失选票。笔者做个比喻,不选择美国是“急死”,不选择中国是“慢死”。选边站的话,都是一条死路。
早前香格里拉峰会,有记者问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如何选边站?李显龙说,要努力不选边站。
对於各国公司来说,货物贸易才是重点,而中国的货物贸易额高出美国一大截。这就是中国是130多个国家第一大贸易夥伴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国也是全球170多国排名前三名的贸易夥伴,而全球一共只有大约210个国家。
2019年最新资料显示:
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 http://worldpopulationreview.com/countries/countries-by-gdp/):美国21,410,230美元(百万),中国15,543,710美元(百万)。
GDP(PPP)排名2019 (http://statisticstimes.com/economy/projected-world-gdp-ranking.php):中国$ 27,449.05(十亿),美国21,482.41美元(十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是否将某个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会综合考虑四方面因素:一是该实体是否存在针对中国实体实施封锁、断供或其他歧视性措施的行为;二是该实体行为是否基於非商业目的,违背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三是该实体行为是否对中国企业或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四是该实体行为是否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或潜在威胁。商务部对列入清单的外国企业、组织及个人,将「采取必要措施」。
也就是说,企业若要遵守美国法令封杀被美国列入黑名单的华为等公司,就有可能被中国政府列入「黑名单」。包括英特尔、高通、Google等已宣布停止供货给华为的企业,有被逐出中国市场的危机。
专家指出,这是中方对美方在毫无证据情下,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的被迫反制,同时指中国《对外贸易法》《反垄断法》《国家安全法》为中方反击美方制裁提供了法律支援,因此中国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是於法有据。
「不可靠实体清单」是一个警告,如果想在中国获得发展机会,就不应该「吃中国的肉,又砸中国的锅」。一部分美国企业应该明白,这样做也是有成本的。
海华永泰(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夥人吴必轩专事贸易救济申诉,多次代理国内产业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请。他指出,长期以来,在法律的工具箱里,美国的措施很多,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不可靠实体清单」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也比较有力。
虽然商务部公布中国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但对於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外国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采取的具体措施,还未公布。
初步分析看,具体的措施可能会有三步:首先确定甚麽样的企业能够进入清单,其次确定哪些企业进入清单,最後确定如何对待进入清单的企业。
从程序方面,有关部门可能会依法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把给中国企业造成损害的断供者加入清单。根据外贸法第16条和26条,具体措施可能会涵盖货物、技术甚至服务的进出口。在形式方面可能会采取配额或许可证。美国通常喜欢许可证这种方式,如果上了清单,谁都不可以出口给清单上的企业,如果要例外就需要申请许可证。
可以说,谁进入中美任何一份“黑名单”都意味着灾难。企业两边都得罪不起。最终就看哪个市场大了。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最具消费力的群体。
上述形势,澳洲的执政联盟应该要做出明智抉择。据报道,莫里森即将访问新加坡,这次,莫里森应该好好向新加坡学习如何在大国之间周旋的经验,补一下自己外交经验不足的短板。
(2019.6.2 作者為華人時事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