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小說警惕權力腐敗

以五百二十萬字「帝王系列」康、雍、乾三部曲風靡文壇的二月河逝世,他熟讀清史,金庸曾自歎不如。他寫的雖是歷史故事,卻帶有強烈的現實關懷,因為歷史總在提醒著不要重蹈覆轍。

作家二月河(圖:Imaginchina)

筆下是帝王將相,心頭是煙火人間。憑藉五百二十萬字「帝王系列」三部大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二月河火爆文壇,紅透螢屏。十二月十五日凌晨,七十三歲二月河因心臟衰竭而溘然長逝。近二十年間,他幾乎以一年一卷三十萬字的速度,將康、雍、乾三朝的興盛與凋零呈現給讀者。戊戌年都快過去了,離春天只有一瞬的距離,但還是再帶走這位文化名人。斯人已逝,都說戊戌年是「極端特殊」的年份,是「瘋狂」的年份。這一年,一大批文化名人先後棄世,真是一個群星隕落、碩果凋零的年代。二月河病逝當天,他妻子、女兒等人將他遺體護送回河南南陽老家。他生前曾交代家人,「希望走後不要打擾他人」,但還是有各界人士前往南陽市殯儀館弔唁、慰問,表達對他的思念之情。追悼會於十二月十九日在南陽舉行。

香港書展永遠的遺憾

一九九九年,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入選《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壓軸作品。三、四年來,《亞洲週刊》每年都邀請二月河參與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系列」。第一年,他說七月行程早有安排;第二年、第三年他都說年紀大了,眼睛也看不清,身體狀況難以走遠程。《亞洲週刊》將他的小說評選為百強作品,他「很珍視,深表謝意」。如今他走了,成了香港書展永遠的遺憾。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二月河之名源於中國母親河黃河,他將自己視為三門峽陝縣「黃河渡」之子。他曾說,「到了二月天,就是凌汛,陝縣這一帶黃河並不結冰,結冰的是河套上游。但到二月,黃河上就湧出大批大冰塊,互相撞擊,順流滾滾,一瀉而東,『冰的隊伍』如此壯觀,帶著寒意和肅殺之意」。他曾留下遺願,自己去世後要與黃河水同在。

二月河小檔案

一九四五年生於山西昔陽,原名凌解放,因國共內戰,隨父親凌爾文與母親馬翠蘭輾轉至河南,一九六六年畢業於河南省南陽第三高中,後應徵入伍,一九七八年轉業至南陽市委宣傳部。曾任南陽市文聯副主席、河南省作協副主席、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等,二零一七年當選河南省十九大代表。四十歲時開始「帝王小說」的寫作之路,此舉發端於他的「紅學」研究,代表作包括《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